•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振兴风采 > 振兴标兵

    砀山县曹庄镇科技新村: “第一书记”躬身实践 “驻”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2-12-12 11:41 来源: 消费日报编辑:许永军 蒋超远 姜亚楠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安徽省第三测绘院专职检查员马友苗在组织的安排下来到砀山县曹庄镇科技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本着“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态度,初到村中,马友苗书记就组织召开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座谈会并走访周边群众,发现该村村级集体资源少、村基础设施薄弱,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仅7.35万元且结构极为单一,该村也因此被县委组织部评定为集体经济“后进村”。

        为破解以上难题,马友苗书记常与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工作队及村“两委”在一起学习相关政策,探讨和交流,最后决定以“产业振兴为切入口,撬动乡村全面振兴”。思路明晰后他立即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了解大家的想法,讨论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比较符合科技新村的实际,但事情却并没那么顺利。 

        有些群众说:“马书记,我们都种了大半辈子地了,那些承包土地搞乱七八糟创新的没见几个能赚到钱的,风险忒大”,“对,还是种小麦、玉米好,牢靠又省心”,部分群众说,有时候连村干部心里都犯嘀咕“发展产业能行吗,万一不成功怎么办?”,甚至有村干部“好心”说:“马书记,别折腾了,安安稳稳干三年回省城不好吗?咱们不干事就不会出事”。

        面对种种质疑,马友苗书记没有退缩——“不干出点成绩就对不起党委和群众的重托和期盼,更对不起选派驻村干部这个称号”,之后他带领工作队、村主要负责人多次南下北上调研,最后决定“不盲从不跟风”,切实结合该村实际,借助山东寿光高科技农业公司先进的技术,打造一个科技新村自己的高科技特色种植产业:数字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 

        马友苗书记通过认真调阅各类相关文件,回厅里请教相关部门专家,邀请厅相关专家来砀就项目作政策解答、同群众做工作流转土地、拿着材料到省市“跑资金”等,最后流转到96亩项目用地,争取到市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20万,协调合营公司投资金326万,申请省厅意向资金104万,共计1150万元。目前,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

        该项目运营模式为该村党总支领办合作社和中标公司两家合营,利润分成为73,该村预计集体经济年收入将达到210万元左右。为了规避风险,合同中约定,乙方在运营期间每年要缴纳100万元风险保证金,以预防因各种原因而达不到预期收益时,将按甲方总投资10%的比例(即82.4万)从100万风险金中划拨给甲方作为补偿,这一约定将从根本上化解了该村产业风险,如按预期,该村将从一个经济弱村一跃成为经济强村!

        与此同时,马友苗书记带领科技新村利用砀山县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结对帮扶的便利,与西湖区政府达成协议,授权科技新村蔬菜基地挂“杭州市西湖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品牌,并支持该基地的优质农产品直接销往西湖区。这将完全解决该村产业后顾之忧,为该村产业持续性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该项目还可以有效带动周边60多户流转土地的群众就业,同时也能吸纳80多户群众就业,预计能增加群众务工收入10万多元。

        奔波在项目施工现场时,有村民玩笑道“马书记,你可比刚来这的时候黑多啦,恁这么没日没夜地忙碌,到底是为了啥子啊?”“为了让村民日子好起来,让群众的笑脸多起来,为了对得起自己第一书记的职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马友苗书记朴实无华的话语,背后深藏了他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又深藏了多少的辛酸和泪水,在他的身上折射出了一个选派驻村干部的使命和担当,更折射出千千万万和马书记一样选派驻村干部的无悔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