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振兴新闻 > 振兴要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发布日期:2023-03-22 17:24 来源: 人民日报编辑:人民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为夯实“三农”基本盘,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2022年,宿州市粮食生产、畜产品、水果产量等多项数据稳居全省第一,全市粮食总产量457.95万吨,比2021年增加4.41万吨,增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实现“十九连丰”;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52.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2.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7%。


    聚焦产业振兴 注入澎湃动能

     近年来,宿州市以“科技强农,产业兴农”为引领,走出一条具有宿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科技强农方面。宿州市选派1232名科技特派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累计转化“四新”科技成果699个,促进增收1.5亿元;开展数字赋农行动,带动农民增收2.5亿元以上;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小麦综合机械化率达100%,大豆、玉米综合机械化率达97%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9%,位居全省前列。

      产业兴农方面。宿州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产业稳步提升。推进农业产业化。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9%,居全省第4位;2家农业龙头企业营收突破100亿元。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22年,宿州市20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实现总产值61.7亿元,同比增长14.2%,沪苏浙地区销售额30.3亿元,同比增长22.3%。发展预制菜产业。宿州市设立10亿元预制菜专项投资基金,组建预制菜学研联盟,目前,全市预制食品企业超100家,年产值达120亿元。大力推广联合体模式。发端于宿州市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2017年被原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38家,位居全省第一;加入联合体的龙头企业350家、合作社915家、家庭农场2355家,年产值达400亿元以上;加入联合体的家庭农场人均可支配收入约67000余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联合体辐射农户917593户,带动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以上。

        着眼人才振兴 增强发展活力

     强化技能帮扶,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宿州市落实“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创业培训,2022年,共培训4129人。2022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2万人,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65万人。实施“新徽菜•名徽厨”行动,组织“名菜、名店、名厨、名街”系列评选活动,开展徽菜师傅培训,申报认定徽菜师傅培育培训项目23个,确定定点培训机构17家,开展徽厨师傅培训2359人次。

      加大人才帮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做好“三支一扶”招募工作,共招募137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壮大乡村振兴工作队伍。

      完善激励机制,推动人才服务基层。加大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力度,结合乡村振兴、“四送一服”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实际需要,扎实做好2022年宿州市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组织医疗领域专家下基层服务3次。

        推进文化振兴 打造和谐乡村

     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宿州市做强做实文化惠民工程,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大力提升公共场馆文化惠民实效,“萧县刘套镇:彰显文化特色 建设书画名镇”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

      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2022年,全市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1211场,基层观看群众近16万人次。开展乡村“村晚”活动65场,广场舞展演活动92场。

      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全市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管理员1199人。不断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力度,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其中灵璧县游集镇文化站尤传化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2022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全市县级以上文明镇77个、文明村1114个,文明镇数量占全市镇总数量的比重、文明村数量占全市行政村数量比重占比分别为81.91%、66.61%。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万余场。

       落实生态振兴 共建“绿盈乡村”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全部交由专业保洁公司实行市场化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2022年,宿州入选首批15个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支持城市名单,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亿元。2021年度全市40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全面建成,2022年度38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有序推进。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2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47%;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4.5%;农膜回收率达90.44%,均超过省目标任务。宿州市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获得省政府激励。

      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169公里全部完工,萧县获评2022年度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累计完成农村电网工程317个,完成投资35205.7万元。对全市172处农村供水工程开展维修养护,惠及203.75万人。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36所,农村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6.8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21%。882个村卫生室达到新标准,共配置村医4097名。全市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村级养老服务站均已实现全覆盖。

       深化组织振兴 点燃“红色引擎”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将乡村组织振兴工作纳入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制定月度任务清单,健全完善信息报送、定期调度、分析研判等机制,统筹结合日常工作调研、“包乡走村入户”制度落实,常态化深入乡镇、村(社区)解决问题,有力有序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持续抓好村党组织集中整顿,2022年度摸排59个村党组织已全部完成整顿提升。

      着力建强村干部队伍。加强村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及时调整、补齐配强村干部。深入实施村后备干部“选青推优”计划,通过县级招考、乡镇推优,储备后备干部4458名,每村常态保持2—3名干部全脱产参与乡村振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

      积极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022年,全市共有406个村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26.3万亩,实现乡镇全覆盖,村均增收26万元。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85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50.2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82.85%、82.76%。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471个,占比40.5%,增长18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