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 他山之石

    滁州:握好接力棒 启航新征程

    ——滁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2-07-07 11:47 来源: 滁州日报编辑:滁州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滁州鞍马未歇。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实践探索,全力以赴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眼下,全市干部群众正铆足干劲,用心用情用力把有效衔接工作做精细做扎实,向着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阔步挺进。

     常态化监测,筑牢底线防返贫

    “贫困成为历史,小康早已开始。”今年以来,定远县张桥镇管李村78岁的脱贫户周仁凤,一有空就到百亩滁菊园里去转悠。他是这片地的“总管家”,负责滁菊的日常看护,每天工资50元。旁边,脱贫户杭守道在他承包的几亩菊花地里,小心翼翼地除草、灌溉、施肥,以确保秋季有个好收成。

     据村党总支书记杨国先介绍,为防止脱贫户返贫情况的发生,村集体优先招募24名脱贫户管护和收获滁菊。“土地翻耕、秧苗提供、肥料保障、技术指导等均由村里提供,脱贫户不用出一分钱,且滁菊收获之后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向脱贫户回购。”

     记者了解到,我市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继续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基础上,逐户逐人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全力推进就业帮扶,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达到7.36万人。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全市完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机制,因地制宜划分基层网格2.63万个,选好配强基层网格员力量,因户制定2022年风险消除计划,定期跟踪帮扶措施落实、“三保障一安全”、收入增加和大额刚性支出解决等情况。

     长效化举措,巩固成果促增收

     三面环水的明光市女山湖镇,坐拥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三大湖泊”,水域面积174平方公里,盛产大闸蟹、鱼、虾、菱角、芡实等60多种水产品。今年,该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18000亩“稻虾连作”现代示范农业区提质增效,完成3000亩艾草种植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进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有好的就业、高的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今年,我市坚持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着力点,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围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链条延伸等要求,我市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涉农产业项目占比不低于65%,重点支持县域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产业类项目开工已过半,投入资金超3亿元。

     在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各地进一步激发龙头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以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大力开发1.02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实现“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

     精细化保障,平稳有序实衔接

     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汪玉珍,2021年6月9日被选派至来安县施官镇贾龙民族村驻村帮扶,任贾龙民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工作队紧密团结村“两委”,通过推动农林产业发展,让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再增长,实现村庄秀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直以来,我市特别重视培养领导班子、第一书记、乡土人才等“关键人”,充分发挥他们“主心骨”“带头人”“领头雁”的作用,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更加安心、更有信心,激励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共促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今年,我市40名市级领导继续分别联系帮扶1个乡镇、1个重点村和2户困难群众;438名选派干部驻村帮扶146个原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重点推进村、红色村;2.06万名干部结对帮扶脱贫户、监测户全覆盖。

     与此同时,我市按照分类施策的要求,加强脱贫攻坚期间帮扶政策调整优化,细化制定衔接政策34项;建立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谋划重点项目641个,计划安排衔接资金7.57亿元;建立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等机制,摸排及登记确权扶贫资产达41.8亿元,2021年新确权衔接资产7.46亿元。